客户问与答
2010-3-22
这是一个企业的面试现场。当白玲老师对某个学生做完面试后,会问,你有什么问我的吗?很有趣的是,大学生们的确有很多的困惑。我们摘选了一部分问与答,和大家分享:
1. 问:白老师,我以后想做一个企业家,您觉得一个好的领导大概是什么样子?
答:我觉得好的领导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方面,一个是带方向,要把别人带起来。就像爬山一样,他是头,他在前头,必须知道去哪里,这是第一个。第二个是很善于推动别人,因为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不愿意走了,我认为这两个应该是最关键的。
2. 问:想问下白老师,您怎么从说话中看出一个人有没有潜力?
答:说起来挺复杂,用比较概括性的话来说,我们首先知道:说什么样的话会反映什么样的特点,其次还要知道,哪些特点是容易改变的,哪些是不容易改变的,潜力是一个人不容易改变的特点。我首先要从你说话的内容里面看出哪些是你特有的稳定的东西?哪些是年龄的东西?因为人都是会变的,这样的话有些东西我做结论,有些东西不做结论。这些都是练了好多年练出来的,首先我得知道人是怎么回事,然后我才能知道你说话的内容意味着什么。
3. 问:我想问下白老师您赞同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这种观点吗?可操作性有多大?您可以讲讲吗?
答:对呀,我们的人生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。现在很多人在做人生设计,有些人是为梦想来做设计,有些人是为能力而进行设计。如果你是基于你的实力来设计,成功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,如果只是为喜欢来做设计,这种就不容易成功。因此把想和做结合在一起的人生设计就比较容易成功。有一本书叫《人生设计在童年》,那个家长就是对孩子进行人生设计,结果那个孩子真的就成为了哈佛大学法律系的博士生。后来家长讲他的设计就是让小孩从小就练本事,而不是设计的要得到这或者是得到那。他们围绕哈佛法律系的需求去练本事,结果自然就水到渠成了。所以别人问我人生是否可以设计?我就说可以,人家都已经设计成了。
4. 问:请问白老师,假如您在生活中被一段情感或感情困扰,这件事对您的影响很大,已经影响到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了。整天都在想,一直在脑子里挥之不去,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帮您解脱出来,您给别人说这件事,别人不会理解,还会认为您傻。那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来面对这件事呢?
答:通常挥之不去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投入太深,当事情最后没有结果的时候,就有点不太能接受这样的事实。其实有时就是不原谅自己,比如觉得自己没能力把握,或者说时运不好等等。外界的东西实际上是很容易从脑子中走掉的,只有自己不原谅自己时它就不容易走掉。从解决的方法上来说,当你挥之不去的时候,你就每天给自己一段时间专门想这个事情,想怎么想就怎么想。你可以先把时间分块,比如“这段时间我要学习,这段时间我得工作,这段时间我一定要想这个事情,否则它老影响我。”它一冒出来,你就告诉自己比如“在晚上9点那个时间我会想这个事情”,这样就可以把回忆的时间或受它影响的时间稍微控制一下,控制在某一个区域里,心里就没那么难受了。这种状态大约得持续一年半左右,这个时间挺难超越的。虽然难受,但你一定要给自己一点时间。在这个过程之中,你还可以去看同类人的一些经历,尤其是电影,它会“打醒”你,因为你沉在这样的事情中,看电影时就会全身心投入进去,所以当遇到类似的场面,电影就能一把把你揪出来。因为电影中那些人曾经超越过,你可以去找这样的电影或视频去看,去找感觉,找那种被“揪”出来的感觉。这样的问题看类似的电影可能会对你有帮助,但是时间上,千万不要说“我想快一点”。你想快一点,另外一个反弹力就出现了,就跟晚上睡觉失眠一样,谁要说我不想失眠,那麻烦就来了,一般就会失眠。他要是说失眠就失眠了,结果他可能就睡着了。所以就得让自己先接受那个状态,接受一段时间,那个心就复原回来了,慢慢就好一些了。
5. 问:你怎么看待80后,我们真的不行吗?
答:80后,挺棒的。未来企业的发展还得需要你们去推动,但是80后确实有一些普遍的缺点,需要克服。我想,80后确实要认真地审视自己,扬长避短,或者扬长补短,这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要做的事情。80后如果要发展,也必须清醒一些。
6. 问:地域问题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?我不想老换城市,可是我们单位总会把我们排到不同的地方,我自己认为发展就需要持续积累,尤其是积累当地的人脉关系,我不知道我如果转换城市,会不会对我的发展不利?
答:我想,你问这个问题,首先要搞清楚,你需要的成功是什么。你看办企业,有的是城市的成功企业,有的是国内的成功企业,有的是世界的成功企业。不同的企业,对人才的需求不同,如果是国内成功,你必须具备广阔的视角,也有应对跨地区问题的能力,你才可能驾驭大的“盘子”,你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成长的过程,这个过程中,地域问题不应该构成障碍。可能你认为人脉关系有助于成功,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,但是你要看的是,人脉关系能够形成多大的成功。真正形成使用人脉关系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。所以,你在考虑地域问题的时候,要围绕你的目标和你的志向来考虑,就会找到答案。
7. 问:白老师,您觉得一个人怎样才算是在事业上小有所成?有哪些标准?需要具备哪些素质?
答:我是走过来才知道的,小有所成,就是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你有足够的把握。就比如,讲课,我练了十几年的时间,这期间大都在紧张和恐慌中渡过,总是不自信,老觉得自己做的不好。有一天,我知道我能讲得好,这时候就叫小有所成。因为你的价值已经清晰地在这个岗位上出现了。至于大成呢,就是你对社会的整体价值,小成是你自己认可的,大成就需要社会认可。比如客户认可,企业认可等。
8. 问:白老师,我想知道您毕业的时候很明确知道您要的是什么吗?
答:不明确
9. 问:您到现在呢?
答:到现在明确了。
10. 问:您是工作中慢慢地摸索,然后知道要的是什么吗?我要怎样去做呢?
答:我是这样的,开始的时候,大概有个模模糊糊的方向,很难清楚的,我当时是根据社会的要求去做,这个时候,去要金钱、肯定、权利,因为那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同。但是这些东西经常不由自己控制,人在过程中会不自信,会犹豫。等有本事了,才发现,有更明确的方向,这是以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为核心的工作,而金钱、肯定对我来说不重要了,因为它随着实力就来了。现在我就非常清楚我要什么。我对专业本身的热爱就成了一股很重要的一条线了,外围的东西就不受影响了,这样的话你就活得踏实,因为你要的是你心里的东西,这些你是可以控制的。
11. 问:是这样。说实话,我觉得我有时很迷茫,我觉得有些东西等着我去追,可是我又真的不明了那到底是什么?
答:我后来才知道不要去追,年轻时很难理解,实际上只要你做到了一定程度,东西会追你。如果你去追就很难追到,比如追求一种感觉或追求一个梦想,但是你追不到。只有你自己做,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,“红地毯”就出现了。但是你实力不够的时候,那个地毯是不出现的,门也是不开的,追了半天就觉得自己老在撞门,做到一定阶段就觉得门全都打开了。“追”实际是一个选择,去“追”说明你不断在进行选择。而当你踏踏实实去做的时候,门都不断在打开。就比如我们心理学刚毕业的时候也有很多选择,我就选择这个领域,把它做好就完了,这个时候门都打开了。
12. 问:那您觉得如果一个女人想成功,前期必须要那么辛苦吗?
答:前期辛苦,发展就快。成功最大的特点就是你比别人快一步,什么叫成功?就是社会给你机会你才能做事,你做事了才能做出来。社会为什么会给你机会呢?就是因为你比别人快一步。其实每人都有成功的机会,但是,比如女人到了40岁,你要没本事,人家就不给你机会了。不像你20岁,就算你水平低,人家还是会给你机会。所以如果你下那个猛劲去做事,你就会比别人快,你要是不下那个猛劲,你就和常人一样,大家的机会可能都是50%。但是我比别人快,我赢得机会的可能就是80%。
编辑:zhaox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