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nd Article   资讯文章
白玲解析职场完美主义
来源: | 作者:pmof043ede5 | 发布时间: 2014-08-20 | 128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办公室里可以不追求完美吗?


[《心理月刊》杂志采访白玲](2007-05-08 )


       没有人会否认,职场需要完美主义;也没有人会否认,职场完美主义能把人逼疯。那职场上的我们,要如何应对完美主义笼罩下的职场?如何保护职场完美主义阴影下的个人生活?在下面的采访稿中,我将与大家分享这些话题。


    《心理月刊》:大家都清楚职场需要追求完美。那为什么很多职业人不愿意追求完美,或者很多职业人做到完美却很不开心?


      白玲:这跟自然天性有关。追求完美,在某方面做到极致,本来是人的自然天性,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。为什么有人不愿意追求完美?那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到达完美的阶段,还没有足够的实力,外部情况就要求他做到完美,比如他的领导。所以,完美不是一种自然状态,会让他们不舒服。 做到完美却不开心的人,我遇到很多。很多中高层管理人员来咨询,他们会说:“我到了这个位置,该有的都有了,单位还给我好多机会,可我就觉得心里特别累,特别没有力量,不想再往前走。” 其实,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他们的成功是被外力挤压出来的,不是发自内心的需要。我觉得,我们的家庭、教育没有让你知道自己要什么,而企业也只是用钱、用工作的紧迫性来驱动你。所以,有一天你觉得心累。 而根本的解决办法,首先是找到你内心深处的一种自然需要。当你看到它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你真的很想完美,越活越喜欢完美。而一旦你认可你要追求的完美,你就不会觉得心累。然后,就是试图把你要的完美和外界的压力合在一起。当压力很大的时候,你需要发自内心地去看一看,是不是能够承受,愿不愿意承受。比如我们听悲乐,听《梁祝》,你会愿意听,因为你内心有这样的需求。可面对工作中的痛苦、折磨时,我们会说“我不要”。其实,如果你从心理上去接受、去审美,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也是可以审美的,你就能保养自己的心。


 


      只有完美的构想,却欠缺行动力怎么办?


      白玲:职场上有不少这样的人。他们说得特别好,经常给人一种很高的期望,但真要落到实处,就没有手法和招数。我训练下属的时候,我一般要求他们把完美的想法拆成行动的各个步骤,让他们告诉我第一步做什么,第二步做什么。分解,是项目管理的一个特别好的工具,可以运用到想和做的统一上来。你需要养成一个习惯,把自己的完美的想法和完美的步法联系在一起。我觉得如果给自己时间,给自己成长的可能性,每个人的行动力都会比他的想法还要好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  遇到完美主义的上司怎么办?


      白玲:这让我想起以前看的一本书,叫《病夫治国》。书里说,世界上有些知名领导人追求完美到一定阶段后,就发展成病态。这种病态的体现是:非正常的标准和非正常的手法。有些管理人员有这样的倾向,他们对下属的要求超越了正常人的状态,比如说要求你不能出错,要求你从形象到内涵上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。他们自己发展到一个高的阶段后,就忘了自己当时是怎么发展过来的,就只是按照自己现在的状态去要求别人。 而作为下属,首先就是用好你的领导。如果他的要求和你追求的方向一致,那就是件好事,相当于给你一个外力,把你的潜能逼出来。比如说,有的领导追求细节,而你刚好觉得你的工作中缺乏细节,那这样的领导就可以帮你。但要注意,如果你缺乏自信和承受力,就最好换一个工作。因为这种领导会用猛烈的方式刺激你,直接伤害你的自尊心。 有不少职业人到我这儿咨询,说被领导折磨得没有自己了。他们确实有的地方做得不太好,但这种不好被领导无限放大了。而他们后来也觉得“我必须要在这些地方做好,我才可以接受我自己”。于是就这样陷下去。实际上,在这种情况下,他应该想办法,要么是换工作,要么是需求别人的帮助,比如说专家,或者很信赖的朋友。有些人会把好朋友叫到一块儿,让每个人说自己的一个优点,说着说着他/她内在的力量就给激发出来了,得到了拯救。


 


      同事是完美主义,怎么办?


     白玲:当你身边有这样一个人,他什么事情都比你做得好,那确实心里是很难受的。但是我觉得,你要不要跟他一样追求完美,还是看你到底要什么。如果你想要的比你的同事还要多,那么你就按他方式去做。如果你要的东西比他少,比他慢,你就认可自己这样一种状态,踏踏实实按照自己的步骤去走。其实被这种情况折磨的人,往往是因为搞不清自己的方向和主线。 我觉得现在整个职场有点病态。为什么呢?因为人在追求到一个东西的时候,他需要停下来欣赏、享受。比如,我工作一段时间后,我会停下来想想我这工作有什么好什么不好,我会喘口气,去别的地方散散心。可咱们现在这个职场,它会长时间要求你在细节上追求完美,还要求你在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。它不光要求完美,还要求极快的速度。所以,它的整个要求,和我们中国人成长起来的自然状态反差太大。大学毕业后的生活,跟毕业前反差太大。人在这种状态下久了,就会很难受,分不清自己到底要什么。


    


      自己是完美主义者,怎么跟同事、下属相处?


      白玲:如果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,在领导下属时,你应该清楚一点:一个组织需要两种人,一种是能力超强的人,一种是不断努力、锲而不舍的人。而更多的应该是后一种人。在对下属提要求的时候,你可以提出一个完美的方向,但应该接受大部分员工的正常状态,而不是用自己已经想到、做到的状态去要求下属。 另外,我想说的是“完美女人要给别人空位置”。很多女人在职场中很能干,所有的事情都比别人做得好,结果别人都离她远远的。而有些女人既成功又有人缘,因为她们会示弱。她们会把一部分东西让给别人,会说“这一部分东西我就不学了,不碰了,就由你来做”。这叫“舍”,舍以后才能“得”。这样,她们才可能跟别人一起分享,一起快乐,而不是自己一个人孤独地高高在上。可好多人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,把自己装得很强。其实,真的把自己放低一点,很多事情反而变得很容易。真正的追求完美并不是以压迫别人、折磨自己为代价,它应该是一种推动力,很快乐。


 


      职场上的完美主义会不会影响到个人生活?


      白玲:我觉得人的特质是迁移的。人很容易把职场上的特点迁移到家里去。所以,当他在工作中追求完美的这个特点被激发出来以后,他就会很自然地用自己的这种完美眼光去看自己的家人、伴侣,看自己的生活方式,看自己的一切。工作中追求完美的女人,她就特别容易在感情中追求完美,因为感情是她心里最看重的东西。但其实,工作和家庭的要求是不同的。工作是要求尽可能的好,而家庭生活是要求尽可能的自由和舒适。所以,在工作中追求完美是一个优点,但是在生活里面就不一定了。前面所说的迁移,如果双方都认同,那可能会是好事。但也存在节奏的不同,可能一个人快一点,一个人慢一点。那快一点的人就要等着另一个人调整。 人还有一个特点。当你跟父母或者朋友在一起的时候,你可以追求极致,但你不会这样要求他们。可是跟伴侣,你就会像跟自己一样的相处,一样的要求。所以,我觉得一定要把伴侣当亲人,或者当朋友,不能当自己。不把他当自己,你就会放弃要求他,你会欣赏他,因为他肯定有他某一方面的独特之处。


 


转自《心理月刊》杂志 http://www.psychologies.com.cn/life/Investigation/perfect/node_26040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