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And Article   资讯文章
笔记分享|如何创建内部创业团队及关键人才识别
来源: | 作者:baizhongzixun | 发布时间: 2016-05-05 | 203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2016年3月31日,合思尚学邀请战略合作伙伴资深人才管理专家,中国人才识别和人才测评领域的先行者白玲老师,与来自三十多家创业型企业的业务负责人、资深HR经理一起,共同交流探讨“如何创建内部创业团队以及关键人才识别”这个话题,近四个小时的交流分享精彩纷呈。沙龙最后,白老师与在场嘉宾深度互动探讨创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问题,大家对于沙龙给予了高度的评价,现将本次沙龙的核心内容分享给大家。


本次沙龙白玲老师主要就创业的三个核心问题展开:
(一) 创业是什么?
(二) 创业阶段如何去搭建团队?
(三) 如何识别关键人才?





选人,先要看清用人内在的规律。在我们选择创业型人才时,什么才是我们思考的基础?那就是创业的规律,这是思考问题的出发点。

创业是什么?



创业团队搭建的目标是什么?








创业阶段如何搭建团队?人们习惯的模式会去寻找如:方向一致的?优势互补的?好的性格?信得过的?能吃苦,能加班?能稳定?……但现实情况是,我们可能很难找到各方面都那么符合需求的人才。在我们考虑创业团队搭建的问题前,首先一定要先看懂创业是怎么回事,围绕这条脉络去搭建。

搭建团队要围绕着四个需求,第一个叫业务需要,第二个不确定事件,第三个团队核心竞争力,第四个叫团队气力。




1.业务需求之下,我们要选择能干的人。
创业,遇到的是各种各样的事情,各类业务,大事小事,做好了事情才能活下去,所以,选人首先我们要考虑的是他能否把事情做好?即,能干。




2.创业遇到的是不确定的事件,要选择良性互动的人
创业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,最大特征就是不确定性,因为这种不确定性需要人才具备良性互动的能力。

互动是什么意思?看了孙振耀先生的演讲,可以看到一个职业人和创业人的区别,创业人做事是从0到1,职业人做事是从1到100。从0到1,意味着创业不是有清晰的方法和规则,不是很快地就能做出成果,而是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,在交互中形成较好的成果。

互动,包括两类互动,第一类是与外部问题良性互动。创业经常遇到的是不确定的事,没有人会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,不能等着标准的流程与步骤,而是要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和想办法解决,能够与客户问题进行良好的互动。第二类是内部良性互动,就是与自己、和团队、和领导良性互动。和内部良性互动非常重要,和领头人的互动,和内部问题的互动,是包容、一起解决、直截了当地表达意见,而不是忍耐、漠视、攻击、说怪话。
重要岗位,可以使用有经验的人,但是从较长的时间看,能互动的人才是走向创业成功的人才。这类人也许并不是一开始最优秀的人。




3.创业,最重要的是形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,所以,要选择促进团队核心竞争力的人才。
很多时候,领导都在期待一个有本事的人,又担心这个人的毛病。比如,选一个能干的人,又怕他不稳定;选择一个有本事的人,又怕他不分享。于是,用人常常处于纠结状态。其实,我创业这么多年,终于明白一个道理,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一套系统,而这套系统的掌握者是领头人。有了这个系统,人才的使用都在一个可控范围之内。用人,不会受制于人才本身的特性,而是要合理布局、正确使用。



还有几点经验是:
1.创业期,建议用大方向上听话具体业务上有独立性的人才。
2.当领头人大方向不清的时候,不要重用“抢戏”的人,一则有风险,二则影响了自己形成战略思维的能力,除非有独特的资源条件。
3.当大方向清晰的时候,不要用弱手。


4.创业,需要团队气力,要选择“保养团队气力的人”


创业,需要一口气。平时,都讲创业需要激情,其实激情是需要维护的。创业过程中最大的消耗,就是气力。气力是心理能量和身体能量的总和。对于领头人来说,这个消耗自己最能体会,会有很多的心理问题,困惑、迷茫、无助……。如何渡过这样的过程?什么样的人能帮助你渡过?我用《易经》的阴阳之道来讲解这个问题。

《易经》讲阴阳之道,万事万物可以分为两类,一类为阳,一类为阴。如果要有成果,一定是阴阳相配,阴阳合则生,阴阳平则佳,阴阳离则灭,阴阳错则变。对于一个团队来讲,阴阳是什么?阳管的是开始,有阳就有开始,所谓激情,梦想,追求,这都是阳。但是只有阳无法成功,要有阴来配,阴是什么?阴是滋养,扶持,我们经常讲厚德载物,像大地一样。

在一个团队里,谁为阳,一般是领头人。那应该用什么样的下属?听话的、支持的。这样,阴阳两气就合了。但是,如果团队要做大,应该怎么用人?领头人有大的阳气,需要下面的员工有“小阳”出头,下面的人也想把业务做好,才可能做大,但是小阳怎么出头?领头人要扶他,不能压他。我们经常讲的以德服人,就是在这个时候对领头人的要求。

所以围绕团队气力这个主题上讲用什么样的人?一定要用会保养团队气力的人,包括对领头人的保养,包括同事之间的相互保养。

所以,有些人看上去不是很能干,但是他巨大的价值是保养了团队这口气,这也是创业需要的人才。





综合四个方面,选人的时候我们需要回答四个问题:
1.他有实力吗?有潜力?
2.他能良性互动吗?(和问题、和我、和同事)
3.他能不干扰我想清大方向吗?
4.他能保养团队吗?团队能保养他吗?








我先简单讲一下完整的识人体系。识人是个系统工程,看得越完整,对人才的判断越准确。我们经常遇到有长有短的人才,需要系统的思考来做出判断,所以,理解一个完整的识人体系是很重要的。识别人才要看懂两个方面,一是识别工作,二是识别人才。



第一步:在识别关键人才的时候,首先我们要是先把工作本身看懂,再分别去对应人才的实力和潜力。我们研究出了一个结构,可以把纷繁复杂的需求,用这个结构界定出来。看工作一般要看三线三面和关键项,这是用人需求。
三条线包括:工作、和人打交道、和组织打交道
三个面包括:事情、问题、时空条件
不仅如此,我们还需要搞清楚这些用人需求中,哪些是关键。

第二步:人才需要具备什么,才能达到用人标准?我们研究出了实力结构。每一个成果都是由实力七要素来实现的,最核心的是:五要素+。
实力七要素是什么:分别是:认识、气力、思维力、意愿、自我管理、资源条件、所在系统。
影响你行为的路子的都叫认识,比如道路,方法,步骤,道和术都是认识。气力实际上就是心理能量和身体能量,影响行为的“度”,气力是适度为好。思维力是处理信息的底层结构,影响解决新问题的效果,也是最难改变的要素。意愿和自我管理是动力要素,一个是“要”,一个是“守”,共同影响做事的动力。还有两个外部的要素是非常重要的,第一叫资源条件,比如品牌,长相,气质,人脉资源……这些是可以快速产出结果的要素,在快速用人阶段不能忽视。另外一个是所在系统,一个人工作的时候,有支持与无支持会很不同,包括其个人的家庭系统、朋友圈子和组织系统。创业一定要注意家庭系统,还会关注他的圈子是什么样的人,这些人对他构成干扰还是构成保养。

我们真正测的要素,最核心的是[五要素+]。五要素就是能力和动力要素,包括:认识,气力,思维力,意愿和自我管理,加是加在刚刚讲的三线和三面上,比如做销售的五要素、沟通的五要素、学习的五要素、问题解决的五要素。
看实力,要看这些要素的水平,看潜力,要看变化的可能性。我认为有潜力的人是指实现结果的可能性最大,培养成本和开发成本最低的人。很多人测潜力,都想从学习能力、企图心、承受压力等方面预测,其实,看到了[五要素+],你就会准确判断一个人的短板意味着什么,有的短板很容易弥补,而有的短板很难弥补。
我这些年潜心研究了很多年,发现了这些要素,而且看到了要素的变化规律,看到了三层结构。


如何识别,谁是善于解决问题的人?




为什么要识别看、判、定?
创业经常遇到的是不确定性事件。怎么才能做好不确定事件?需要具备两个正确,一个是正确的方向,一个是正确的方案。

怎么才能做好两个正确呢?

做好两个正确取决于是不是有着优质的“看判定”。什么叫“看判定”呢?看是看见,判是分析、判断,定是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。打个比方,我们今天出门之前,抬头看天,发现天空乌云密布——这是在“看”,觉得可能会下雨——这是在“判”,于是带把伞出去——这是在“定”。一个人某一次方向和方案对了,有可能是运气,但如果他“看判定”做得好,未来他可能还会成功。

分析《金镶玉》视频,如果选拔一个技术人员,谁是一个和问题互动的人才?看了这个视频,我们会看见,奥运奖牌这个成果的实现是怎样的一个看判定的过程。第一步,看到了金和玉在一起,玉石易碎的问题,分析判断是材料的问题,决定改进材料;第二步,材料改进了,问题没有解决,继续看现象,看问题,后来判断是凹槽的结构问题,于是改凹槽;第三步,还是没有解决问题,继续看,继续分析,后来发现了波的问题,分析判断是个系统工程问题,于是决定从作用力、材料方面、物理结构方面综合考虑,后来解决了这个问题。

互动性人才的“看判定”是不断进行的,直到最后的目标达成。我们在识别人才的时候,如果看到一个人不停地出现“看判定”,而且不断地递进结果,那这个人肯定是一个创造型人才,他未来会很有机会。我们看人,不单单要看结果,更重要的是看他处理问题的过程,行为背后的逻辑线是什么。









太极集团人力资源总监 师晓雁
今天收获最大就是五要素,三个面三个线,五要素识人的要点。我个人感觉我在人力资源各个模块当中最弱的就是招聘,看人不是那么的准,以前在一个创业型的团队,创业组织对人的要求其实跟传统的企业是不一样的。所以我在创业型团队里面招人是我最大难题。今天我学到了怎么通过看判定去推后面他的思维逻辑到底是什么。今天很多内容给我非常大的启发。我当时为什么没有看准一些销售人,因为我只是看结果,但我今天就会明白,我以后再遇到类似这样招聘的时候会怎么样去判断他背后的逻辑。所以今天的收获非常非常的大,当然对我今后,即使是一个传统的行业,我又回归到太极这样传统创业,也一样的适用,我觉得这个逻辑是通的,他不光对于创业型企业,他对于任何企业的招聘都是通的。所以我以后在招聘的时候,问问题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傻傻的抗压能力怎么样,稳定性怎么样,一定是有一套话语去分析和判断的,特别是有些设计情境和案例来分析,非常有帮助,谢谢!


东方航空公司  人才测评中心 汪哲
今天我是带着问题过来的,最近我们碰到问题,我们现在专门做测评,关于一些管理岗位会有一些问题。我们后续要规划一些方案,但今天听到您这个课,很重要一点我们以前都是以素质模型为主,就像前面那个同学说的一样,我们看重的是一个结果,而不是在过程中他所体现出个人的要素,其他一些个性因素,这块是我们今后要注意的,谢谢。



特别鸣谢: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太极集团、菲乐思飞(北京)国际贸易有限公司、北京云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、网秦无限、世纪互联、新浪、掌阅科技、千帆资本、北京君岳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、纳什空间、惠人贷、北京市易合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、滴滴出行、思源科技、北京奥维云网大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京东商城、东方航空、天音通信、高速铁路与轨道交通杂志、海南航空、国双科技、诚栋国际、百度技术学院、京东方集团、乐视大学、天津电建、京东到家、奥唯云网、音米眼镜


请持续关注人才识别这个话题!